2025年中国新能源环卫车产业全景分析:渗透率破局与技术重构的双重变局

发布时间:2025-08-19 15:22 信息来源:智能汽车观察与思考 编辑:管理员 审核:管理员 浏览:124

近年来,在“双碳”目标推动下,环卫设备电动化成为政策重点支持方向。2023年11月,工信部等8部门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计划3年内推广超60万辆电动化车辆,涵盖环卫车、物流车、公交车等领域。2024年3月,国务院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进一步推动市政基础设施设备升级,环卫车电动化进程加速。

2025年,政策持续加码。工信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促进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推动环保装备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结合AI、大数据等技术优化生产运维效率,为新能源环卫车提供更广阔的应用场景。

各地方相关政策持续加码,深圳、郑州等15个试点城市提供购置补贴(单车最高15万元)+运营补贴(0.8元/公里),降低TCO(总拥有成本)差距。

整体市场下滑,新能源环卫车逆势增长

尽管这几年环卫车整体市场销量不理想,处于下滑态势,但新能源环卫车逆势增长,2024年总体销量为0.59万辆,同比大涨62%,2025年上半年累计销量达0.31万辆,同比增长47.13%。

分月看,今年新能源环卫车型均处于增长态势,2月同比暴涨165%,或与地方财政年度预算落地、采购招标集中释放有关。3月销量冲高,达上半年最高月销量,其后销量稍有回落,但均达0.05万辆,同时增速维持在30%-60%高位区间。

渗透率突破20%,距离目标市场潜力巨大

从渗透率看,新能源环卫车连续三年高于10%,2025年上半年渗透率已突破20%,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0个百分点,同时高于去年全年的渗透率。

然而,目前新能源环卫车渗透率距离政策目标(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比例不低于80%)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底盘企业竞争格局 头部效应凸显

新能源环卫车市场的竞争正呈现 "马太效应" 加剧的特征。2025上半年底盘企业数据显示,销量前十的底盘企业共计销售2797台,占据89%的市场份额,这种高度集中的格局较传统环卫车市场更为明显。

东风商用车以27%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宇通重工和徐工分别以13%和11%位列第二、第三,头部三企业合计占据51%份额,显示出强者恒强的竞争态势。

东风商用车:场景深耕与全产业链协同

作为专用车二类底盘销量常年霸榜的东风商用车,拥有四十余年的环卫装备技术积淀之上。其旗下深圳东风自1987年研发国内首台后装压缩式垃圾车以来,已形成覆盖24个作业场景的70余款车型矩阵,其中新能源环卫车凭借 "短途纯电+长途氢能" 的组合路线精准匹配市政作业需求。

产业链垂直整合是东风保持成本优势的关键。依托商用车集团资源,东风构建了从底盘研发(共享东风股份、华神等多品牌底盘技术)到上装制造的完整体系。

宇通:差异化、电动化集成

作为传统客车巨头转型而来的企业,宇通重工延续了客车领域的电驱动技术积累,集科研开发、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制造企业,主要业务涵盖环卫设备、工程机械以及矿用装备三大板块,致力于低碳、智慧的美好人居环境建设。特别是在环保设备领域,在电驱动系统集成和整车匹配方面具有先天优势,这使其在大型环卫装备领域保持稳定份额。

积极布局新能源产品,今年宇通环卫在宇通重工品牌焕新发布会重磅推出12吨纯电动扫路车和8吨纯电动压缩式垃圾车,用产品例证不辍探索用技术加速拓疆边界、为绿色智慧作业赋能。

徐工:工程基因与渠道下沉

徐工依托工程机械领域的制造优势,在重型环卫装备市场实现突破。借助原有工程机械销售网络,其将服务触点延伸至县域市场,在机械化率不足30%的县级城市获得先发优势。

2025年1-6月,徐工环卫重卡虽然拿下11%的市场份额,但累计同比下滑明显,销量牵区域市场份额超半数,达到57%。

未来趋势看,新能源环卫车市场将呈现三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其一,渗透率将持续攀升,据相关预测"十五五"末,市政环卫等公共领域专用车将实现高电动渗透率,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之年,无疑是这一进程的关键节点。其二,技术融合将加速,新能源与智能化的结合不仅体现在自动驾驶等高端功能上,更将通过智能调度系统提升整个环卫作业的效率。其三,市场下沉将成为新增长点,随着县城机械化率提升和充电基础设施完善,目前尚未充分开发的县域市场有望复制城市的增长路径,为行业提供持续动力。


0.1132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