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化势头正猛,商用车能靠这些突破点打开新局面吗?

发布时间:2025-09-17 15:19 信息来源:专用汽车SPV 编辑:管理员 审核:管理员 浏览:9

在“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的2025年,中国商用车行业正经历着从传统制造业向智能绿色化产业转型的重要时期,新能源商用车市场进入快速增长期,2025年上半年整体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已超过21%,为历史新高,同时商用车智能化、专用化发展成为新趋势。

01上半年商用车销量微增4.9%,牵引车、自卸车表现良好

在经历了2024年的经济下行压力后,随着物流、基建需求的恢复以及政策红利的释放,2025年商用车市场迎来了正向增长。根据机动车上险数据,2025年1-6月,商用车市场总销量达到155.6万辆,同比增长4.9%,显示出市场正在逐步回暖。

其中,新能源商用车增速亮眼,渗透率逐年提高,显示出强劲的发展潜力,2025年上半年销量达到36.8万辆,市场渗透率加速增长至23.7%。这主要得益于国家持续出台的支持政策,包括购置补贴延续、路权优先、充电基础设施完善、公共领域电动化以及地方政府对传统燃油车使用的限制趋严,共同为新能源商用车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推广环境,尤其公共领域以及特定干线运输等场景。

2020-2025年6月商用车市场销量(万辆)

从燃料类型看,2025年上半年相较于2024年同期,柴油和汽油商用车市场份额小幅下滑,新能源商用车占比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受油价下调影响,油气价差持续收窄,天然气经济性优势减弱,叠加运价低迷、补贴政策延迟以及新能源重卡的竞争,天然气商用车市场份额亦出现回落。

2024与2025年商用车燃料份额对比

从细分市场看,2025年上半年商用车呈现出分化发展的态势,重型货车和轻型客车在新能源车型的强劲推动下实现了显著的增长,其中重型货车同比增长18.1%,轻型客车大幅增长58.8%,大中型客车和轻微货车则面临不同程度的下滑。

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轻中重型商用车销量情况(万辆)

从车型用途看,2025年上半年商用车市场呈现显著分化,牵引车、专用作业车和自卸车表现较好,销量同比依次增长18.6%、14.9%和25.1%。载货车和客车则保持稳定但温和的增长态势,增幅分别为2.2%和2.7%。专用乘用车成为唯一下滑车型,销量同比下滑28.9%。

2024年与2025年上半年商用车细分车型销量情况(万辆)

受政策支持的推动,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商用车细分市场表现尤为突出。其中,新能源牵引车销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增幅达到265.3%,而新能源专用作业车、载货车及自卸车也分别取得了98%、64.5%和85.7%的显著增长,彰显出该领域的巨大发展潜力。相比之下,新能源客车的增长则相对平稳,增幅为19.7%。然而,新能源专用乘用车的表现依旧低迷,销量同比下滑了29.5%。

2024年与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商用车细分车型销量(万辆)

02三大突破点加速推动商用车发展

随着“双碳”目标推进、物流效率升级及技术革命加速,中国商用车市场正经历结构性转型。

突破点一,新能源商用车已跨越经济性拐点,正从“政策补贴引导”转向“市场内生驱动”,并呈现多元化技术路线并进格局。

一是渗透率持续冲高,场景分化明显。

新能源轻卡层面,受益于路权优先(如城区新能源货车不限行)和低运营成本因素影响,新能源轻卡市场规模增速明显,2025年新能源轻卡渗透率预计将突破25%,快递、冷链等高频运输场景渗透率将超35%。

新能源重卡层面,在电池技术水平逐步提升,车辆带电量持续增大的背景下,纯电动重卡续航里程随之增加,运营场景进一步丰富,换电重卡在港口/矿区等封闭场景中的经济性凸显,干线物流则探索氢燃料电池技术路线,2025年新能源重卡渗透率有望达到25%。

二是技术痛点持续破解,全生命周期成本(TCO)优势固化。其中,电池技术层面,性能水平不断跃升,宁德时代发布商用车专用“天行”电池,能量密度达180Wh/kg,循环寿命超1万次,支持10年/150万公里质保,固态电池试点装车,续航焦虑进一步缓解。

三是新能源商用车技术路线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从2025年上半年销量市场看,纯电动商用车仍为市场主力产品,份额占比达到96.5%,其中充电类商用车占比89.3%,换电商用车占比7.2%,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销量合计占比为3.5%。

从各技术路线应用场景看也存在明显区隔,纯电动路线产品主导轻卡、重卡、客车类短途配送场景,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在冷链、工程等对续航和动力要求较高领域有一定渗透,氢燃料电池路线为政策扶持方向,重点在示范城市群内推动有关产品的商业化落地。

突破点二,商用车智能化正从技术验证迈向规模化商业落地。

智能化设备场景渗透呈现分层特征,L2+辅助驾驶成高端重卡标配,渗透率超过80%,AEB/ACC有效降低事故率30%以上,图森未来50台无人集卡在厦门港实现作业效率提升200%,希迪智驾矿卡运输成本降低40%,仙途智能环卫车节省人力70%。

商用车主机厂正经历从传统车辆制造商到运力服务商的身份转换,通过对大数据抓取分析,一汽解放在解放行车联网平台,开发出了包括智能助驾、远程诊断、OTA远程升级、找货、金融、保险、后市场维修等全方位、全生态的一站式数字化服务产品,为用户降本的同时,也为自身业务板块开拓创造了新空间。

软件定义汽车将成为未来主旋律,现阶段汽车硬件所能实现的功能差异性越来越小,硬件销售利润越来越薄,软件和服务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却愈发凸显,汽车行业也逐步从一锤子硬件销售转向“持续的硬件升级、订阅服务”等盈利模式。未来软件所占的价值比重将会提高到40%,硬件则将下降到40%,至于剩余的20%将由内容决定。

突破点三,商用车全产业低碳化发展不仅限于车辆本身的低碳化,更延伸至从材料开采、零部件制造、整车生产、物流运输、能源补给到回收再生的全链条系统工程,通过技术降碳、绿色金融与全球合规,正在构建一个全新的产业生态。

未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和物流效率的持续升级,商用车行业将进一步向多元化技术路线、智能化运营模式和全产业链低碳化方向发展。企业需抓住政策红利与技术机遇,积极布局新能源与智能化领域,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总体来看,中国商用车市场已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其转型成果将为全球商用车行业提供重要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