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长期主义:中集车辆树立专用汽车新质生产力标杆

发布时间:2025-10-28 16:40 信息来源:专用汽车SPV 编辑:管理员 审核:管理员 浏览:28

图片图片

2025年“反内卷”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从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划出法律红线,到多部门整治低价无序竞争,“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已成为行业突围共识。

此前,《求是》杂志更是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文章中第一条指出:“着力整治企业低价无序竞争乱象。‘内卷’重灾区,要依法依规有效治理。

如今,“内卷”已成为很多行业的困境。看专用汽车行业风光过后,如今也陷入了产能过剩与低价竞争的泥潭。660家半挂车企业抢食,平均年销量仅213台!利润下降,出路在哪?

当“反内卷”、“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行业龙头中集车辆已悄然行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提前部署,以“唯有星链”战略为指引,“知行合一”反内卷,实实在在地探索出一条新路径。这背后藏着怎样的升级密码?这些动作如何驱动中集车辆高质量发展?更重要的是,中集车辆这套打法,能给水深火热的专用车同行们带来哪些启示?

01低质产能困局与新质生产力转型必然

中国专用汽车行业在过去二十年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发展。早期受益于政策扶持和道路运输需求激增,半挂车年产量从几万辆跃居世界第一,远超欧美总和。然而,随着大量的企业涌入,导致产能迅速过剩。

据专用汽车数据资源库的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国半挂车在售企业达660家,平均年销量仅213辆,行业陷入低价竞争的泥潭。如果深究其根源,这种恶性循环主要源于三大问题。

一是行业快速发展期准入门槛低导致企业良莠不齐,在经历了早期野蛮生长阶段之后,中国半挂车产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必然会经历一定程度的竞争加剧、优胜劣汰,属于转型阵痛期无可避免的一环;二是企业创新动力不足,产品同质化竞争以及某些灰色地带行为缺乏直接有效的管理手段,也是市场竞争开始异化为非理性“内卷式”竞争的重要原因,如第一版GB1589对尺寸和载重描述不明,让部分企业有机可乘,违规生产超限产品,扰乱市场秩序,加剧了产能过剩;三是在市场遇冷的情况下,渠道端营销压力增加,单台半挂车营销成本上涨,行业平均利润率下降。

当前,部分企业“以价换量”的竞争模式,已导致半挂车行业整体利润下滑,本质上是将短期销量增长建立在透支产业长期竞争力的基础上,亟需从根本上重构竞争逻辑。与此同时,宏观经济也进入高质量发展新常态,市场对专用汽车的需求向高质量、高性能、高创新转变。

在国家经济转型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破局提供了关键指引。简单来说,新质生产力就是用创新驱动替代传统增长模式,通过技术突破、资源重组和产业升级,实现从 “拼规模” 到 “拼质量” 的跨越。而专用汽车行业也置身于这一时代浪潮之中,在多重困局下,行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那么,什么是专用汽车的新质生产力呢?中集车辆董事长兼CEO李贵平曾在麦肯锡专访中给出了中集车辆的定义:它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新动能、新模式、新产业”的融合,通过重构生产关系和资源配置方式,实现质的跃迁。

李贵平详细诠释了其内涵:“半挂车产业可以通过创新半挂车的设计和生产技术、推动领先半挂车企业生产组织结构性改革、将行业内过剩的产能资源在内循环和外循环下进行重新配置等三个方面来构建新的发展格局,从而创造出更高的生产水平、更好的客户体验以及可持续的盈利能力,帮助整个产业从本质上摆脱内卷局面。”

其实早在中集车辆第二次创业的过程中,公司就已经基本构建了半挂车业务的高端制造体系和管理新基建。李贵平在2023年8月的中期董事会上陈述了第三次创业的发展愿景和分三阶段实施的路线图,正式开启“反内卷”的长征,也开启了新质生产力的最佳实践。

02积极构建半挂车全国统一大市场

在专用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标准化车型正成为提升“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突破口,它能有效解决传统定制化生产存在的周期长、成本高、品质不稳定等痛点。

中集车辆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通过“唯有星链计划”一系列重要举措,积极构建半挂车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深度挖掘设计和集采、生产、流通、跨洋制造、星链营销等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价值,创造出更高的生产水平、更好的客户体验以及可持续的盈利能力,帮助整个产业从本质上摆脱内卷局面,构建新的发展格局。

例如在设计端,中集车辆率先在国内全力打造标准化半挂车产品体系,通过将半挂车的核心部件设计成标准化的接口,实现产品模块化设计,不仅可以让挂车像乐高积木一样灵活生产,而且大幅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和耐用性。目前星链半挂车年度车型已有24款;上半年还发布了携带“欧洲技术基因”与“中国场景智慧”的欧冠G系列高端液罐车,重塑液罐车市场格局。

今年前三季度,中集车辆积极构建半挂车全国统一大市场,“反内卷”已取得初步成效:全球半挂车业务实现销量超8.2万台,营业收入106.92亿元,贡献毛利17.97亿元。其中,星链半挂车和液罐车中国市场营业收入同比提升16.3%,毛利率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

此外,公司围绕一个星链LTP集团的愿景,选择从扬州出发,完成了扬州星标LTP中心大部屋的构建和验收。聚焦排产与内交付规则重塑,围绕排产与交付的大循环和小循环,改善排产和内交付秩序,系统性提升订单交付效率,三季度效率提升22%。与此同时,公司进一步强化集采保供能力建设,将保供集成工作前置,与各LTP中心进行拉通,对工作岛工艺布局进行细化,提升了集采保供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进一步夯实:成立“向西大营”半挂车和液罐车一体化营销服务总公司锚定西北,破解内卷痛点;泸州LoD建设基本落地,首批半挂车已经由扬州通过长江水道运往泸州,完成了内外交付的握手,长江货栈建设进入新阶段;分批次建设三好发展中心、交付服务中心,实现更广的覆盖、更快的响应和更精准的服务,推动资源高效协同、客户需求极速响应。

接下来,中集车辆还将继续强化“唯有星链”LTP生产组织协调,持续保持盈利增长态势,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03深耕全球南方市场构建新增长曲线

国内半挂车市场的“内卷”正倒逼行业加速全球化转型。在价格战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头部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化“内卷”为“外卷”。特别是全球南方市场凭借政策红利与盈利空间,成为企业构建新增长曲线的核心阵地。

全球南方市场的物流半挂车行业呈现差异化增长与转型并行的格局,需求变化受到区域经济复苏、基建投资、贸易流动升级及低碳转型等多重因素驱动。政策层面,部分区域对新能源商用车给予关税减免政策;市场层面,物流基建升级与电商发展催生庞大需求,形成中东、非洲、东南亚“三超多强”的增量格局;营销层面,全球南方市场多数区域竞争不像国内市场那么激烈,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产品毛利率比国内高。

中集车辆的“跨洋运营”布局已率先收获成果。作为连续十三年全球半挂车销量榜首的企业,其业务已覆盖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2025年前三季度,中集车辆结合“星链计划”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化全球南方市场战略布局,持续深耕全球南方半挂车业务,加大资源配置,推进越南、印尼、坦桑尼亚等区域LoM与LoD构建规划,强化非洲、东南亚、澳洲等增量与价值市场的联合与一体化营销,打造协同运营体系,提升运营效率。今年1-9月,公司全球南方半挂车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5.79%,销量同比增长21.39%,毛利率同比上升2.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中集车辆也在加速推进纯电动头挂列车业务,按照“从新能源重卡到新能源牵引头,再到纯电动头挂列车”的产品进化关键路径,以运营过程的关键里程碑为节点,取得了多方面关键突破:第一,公司完成对纯电动头挂列车(EV-RT2.0)产品研发和运营体系(DE、LTS、样车制造和试验)、产品交付和营销推广(产品组合、产品整装、展览和EV-T中心)硬实力和软实力构建规划;第二,通过正向研发,聚焦重载短途运输应用场景,完成纯电动头挂列车短轴距产品技术平台定义,并实现纯电动头挂渣土车(EV-RT2.0-7A)、纯电动头挂搅拌车(EV-RT2.0-MIX)两个车型样品原型验证;同时在西南区域通过四个EV-T中心开展新能源头挂列车销售试点,已实现新能源头挂列车订单321列;今年11月,公司的纯电动头挂列车展览原型及运营保障基站将在2025中国国际商用车展上全球首发展出。

从“国内领跑”到“全球深耕”,从传统半挂车到新能源、纯电动头挂列车,中集车辆始终秉持长期主义,以“攻守兼备”的战略心态应对挑战,持续构建差异化核心竞争力,深耕全价值链运营,打破“以价换量”思维,积极拓展新增长曲线,在行业同质化竞争难解的当下,不仅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更为专用汽车行业的“反内卷”之路提供了样本,树立了专用汽车新质生产力标杆。